在边缘端实现对园区内人员、车辆、设备、环境等关键要素的实时 AI 识别与监控。
针对异常情况,如非法入侵、设备故障、危险环境等,快速准确地生成预警信息,提高应急响应速度。
优化数据处理流程,减少网络传输负担,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。
通过边缘端的 AI 计算能力,实现部分自主决策功能,提升园区运营效率。
摄像头与传感器网络
在园区出入口、道路、仓库、生产车间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,用于采集人员、车辆图像和视频数据。
部署环境传感器(温度、湿度、烟雾、有害气体等)和设备状态传感器(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),收集园区环境和设备运行信息。
边缘计算设备
在靠近数据源的位置(如各监控区域附近的机房或机柜)部署边缘计算服务器或智能网关。这些设备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,能够运行 AI 算法,对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。
AI 模型部署
在边缘计算设备上部署经过训练的 AI 模型,包括人员识别模型(人脸识别、行为识别)、车辆识别模型(车牌识别、车型识别、违规行为识别)、设备故障诊断模型和环境异常检测模型等。
这些模型能够对输入的图像、视频和传感器数据进行快速分析,提取关键特征,识别异常情况。
实时识别与分析
边缘端 AI 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,每秒可处理多个视频流和大量传感器数据点。例如,能够在人员进入园区的瞬间完成人脸识别,在设备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及时发现潜在故障。
预警规则设定
根据园区管理需求,在边缘计算设备上设置不同的预警规则。例如,当识别到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限制区域、车辆超速行驶、设备温度过高或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,触发相应的预警。
预警级别可以根据危险程度分为多级,如一般预警、重要预警和紧急预警,以便园区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通信机制
边缘计算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(如园区局域网、5G 网络等)与园区控制中心和相关人员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。当预警事件发生时,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的监控系统、安保人员的移动终端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办公设备上。
监控与管理平台
园区控制中心设有综合监控与管理平台,接收来自边缘端的预警信息和实时数据。平台能够直观地展示园区内各个区域的人员、车辆、设备和环境状况,通过地图、图表、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。
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对预警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、确认和处理,下达指令给相关人员或系统,实现对园区的集中管理和应急指挥。
数据存储与分析
对边缘端上传的数据进行长期存储和深度分析,用于统计园区运行状况、优化 AI 模型、制定管理策略等。例如,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,可以发现园区内人员流动规律、设备故障高发时段等,为园区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。
人脸识别与授权管理
在园区出入口,边缘端的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识别。员工信息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,系统将现场采集的人脸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,确认人员身份。对于访客,通过临时授权系统进行登记和识别。
当识别到未授权人员试图进入园区时,系统立即触发预警,并向安保人员发送人员图像、位置等信息。
行为分析与异常检测
在园区公共区域和生产车间,通过摄像头对人员行为进行监控。AI 行为分析模型能够识别诸如奔跑、打斗、攀爬等异常行为,以及人员在危险区域的停留等情况。
一旦检测到异常行为,系统发出预警,同时相关视频片段被自动标记并上传到控制中心,以便管理人员快速查看和处理。
车牌识别与出入控制
在园区出入口和停车场,车牌识别系统安装在边缘端,对进出车辆的车牌进行实时识别。系统自动核对车牌信息与园区车辆数据库,实现车辆的自动放行或拦截。
对于非法闯入或未经授权的车辆,系统触发预警,同时记录车辆的相关信息(如车牌号码、车型、颜色、进入时间等),并向安保人员和交通管理部门发送通知。
交通行为监控与预警
在园区道路上,摄像头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监控。AI 车辆识别模型可以检测车辆的速度、行驶方向、是否压线等交通行为信息。
当车辆超速、违规行驶或出现异常停车等情况时,系统发出交通预警,提醒驾驶员或通知园区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。
设备状态监测
安装在生产设备上的传感器将设备的运行参数(如温度、振动、电流等)实时传输到边缘计算设备。AI 设备故障诊断模型在边缘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,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参数范围进行对比。
当设备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,系统判断设备可能存在故障,立即发出预警信息。预警信息包括设备编号、故障类型、可能的故障位置等,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。
预测性维护
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长期分析,AI 模型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。例如,根据设备振动数据的变化趋势,提前预测设备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,以便安排预防性维护,减少设备停机时间,提高生产效率。
环境参数监测
分布在园区内的环境传感器将温度、湿度、烟雾、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传输到边缘计算设备。AI 环境异常检测模型实时分析这些数据,判断环境是否处于安全状态。
当环境参数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,如火灾烟雾、有毒气体泄漏等情况,系统触发预警,通知园区应急救援部门,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,如通风系统、喷淋系统等。
气象灾害预警
结合园区周边气象站的数据或园区内的气象监测设备数据,边缘端的 AI 系统可以对暴雨、大风、雷电等气象灾害进行预警。提前通知园区企业和人员做好防护措施,如关闭露天设备、疏散危险区域人员等。
低延迟
数据在边缘端进行处理,无需传输到园区数据中心或云端进行分析,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时间,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实时响应,对于需要快速预警的场景(如安全监控)至关重要。
减轻网络负担
只将处理后的关键信息(如预警结果、摘要数据等)传输到园区控制中心,减少了大量原始数据的网络传输,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,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园区内大量设备和传感器产生海量数据的情况。
数据隐私保护
部分敏感数据(如人员面部图像、企业生产设备的详细运行数据等)在边缘端处理,无需传输到外部服务器,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,更好地保护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隐私。
高可靠性
即使园区网络出现部分故障或与云端的连接中断,边缘端系统仍能独立运行,继续进行数据处理和预警,保障园区的基本安全和运营管理。
需求调研与规划(第 1 - 2 个月)
对园区的规模、布局、现有设备和管理需求进行详细调研。确定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、人员和车辆流量情况、设备类型和数量、环境监测要求等。
根据调研结果,规划边缘端设备的部署位置、类型和数量,以及 AI 识别预警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案。
边缘端设备安装与调试(第 3 - 4 个月)
在园区内安装摄像头、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设备。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合理,能够覆盖关键区域且数据采集准确。
进行设备的联网调试,建立边缘端设备与园区网络之间的稳定通信连接。同时,对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初始化配置,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关驱动程序。
AI 模型训练与部署(第 5 - 6 个月)
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,收集和整理用于训练 AI 模型的数据,包括人员图像、车辆图像、设备运行数据、环境传感器数据等。
在园区数据中心或专门的训练平台上,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训练 AI 识别模型(如人脸识别模型、设备故障诊断模型等)。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优化和测试,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将训练好的 AI 模型部署到边缘计算设备上,并进行现场测试和调整,确保模型在边缘端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。
预警规则设置与系统联调(第 7 - 8 个月)
在边缘计算设备上设置预警规则,根据园区管理要求和安全标准,确定不同类型异常情况的触发条件和预警级别。
将边缘端的 AI 识别预警系统与园区控制中心的监控平台进行联合调试。模拟各种异常场景,测试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,以及控制中心对预警事件的处理能力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。
培训与试运行(第 9 - 10 个月)
对园区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进行系统培训,使他们熟悉 AI 识别预警系统的功能、操作方法和预警处理流程。
启动系统试运行,在试运行期间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情况,收集用户反馈,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和预警规则。对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。
正式运行与持续优化(第 11 个月及以后)
系统正式投入运行,实现对园区的常态化 AI 识别预警管理。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,包括更新 AI 模型、优化边缘端设备性能、调整预警规则等。
根据园区发展和管理需求的变化,持续扩展和优化 AI 识别预警系统的功能,如增加新的识别类型、提高预警准确性、与其他园区管理系统进行集成等。
设备安全
对边缘端的摄像头、传感器和计算设备采取物理安全保护措施,如安装在安全的机柜内、设置访问控制(如锁具、门禁系统等),防止设备被非法破坏或篡改。
对边缘计算设备进行硬件加密,保护设备中的数据和运行程序不被窃取或恶意修改。
网络安全
在边缘端设备与园区网络之间部署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,防止外部网络攻击。对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传输,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。
定期对边缘端网络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,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数据安全
在边缘计算设备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,对敏感数据(如人员身份信息、企业机密数据等)进行加密处理。
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,只有授权人员和系统才能访问和处理特定的数据。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过程进行日志记录,便于审计和追溯。
设备维护
建立边缘端设备的定期巡检制度,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摄像头、传感器和计算设备进行检查、清洁和维护。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或部件,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。
对边缘计算设备的软件系统进行定期更新,包括操作系统补丁、驱动程序更新、AI 模型升级等,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。
系统监控与故障排除
在园区控制中心建立对边缘端系统的监控平台,实时监测边缘端设备的运行状态(如设备在线情况、资源使用情况、数据处理速度等)。
当边缘端系统出现故障时,监控平台能够及时发出警报,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诊断或现场维修的方式快速排除故障,恢复系统正常运行。